指導教授:楊裕富博士
四建築二A B10133303 李彩彤
數值比例:
運用最美的正圓形與正方形結合成「A:B=B:A+B」的數值約為1:1.618的形式組合成整體的建築,如人的比例,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比例,以及後方的柱子等,皆出現黃金比的比值美學。
幾何系列:
幾何圖形關係的延伸想像,在圖面之中可以發現,整體的圖面配置形式相當的對稱、平衡,有規線的準則,其左右對稱,以視平線(水平線)為基礎,並以垂直線為對稱造型,但又有細微的小變化,也就是有一點對比,被認為是美的。
構圖術:
整體是由黃金矩形重複向內縮的結合,由某些特定的圓、方之間的完整內切與外接所形成的必然美的偏方,也就是原先構圖的原則,還具有透視的效果,也就形成幾何構圖中的構圖術。
時間系列:
具有韻律、合諧的調性,可以從圖面中看到人的等距離等倍數之重複出現所形成的美感。而合諧的共鳴有如人與人以及柱體樓梯等的相互組織,產生一種合弦,也就形成造型上的合諧美學。漸層的等距離或倍數距離重複,且漸強漸弱,可以看到人群的分佈有弱,中間強調,然後弱,再強,就形成造型上的漸層美感。
文化符碼:
富有中較或不同文化代表的符號和意義。
聖彼得大教堂
位於羅馬梵蒂岡,1710 年由葡萄牙移民的後裔貝尼尼所建,是天主教的代表建築。花了十一年建構而成,四周環繞 284根柱子,形成一橢圓形長廊,長廊環拱的廣場是橢圓形的,為第一個開放性入口的大廣場。長柱頂端有142個朝聖者的雕像,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的殉葬者,就像不斷傳唱歷史宗教的詩歌。
一、數值比例:
神殿不論從立面或平面看都成規矩對稱型和良好的比例關係。其中在立面上用了黃金比例1:1.618造成的建築效果,是最穩定也是最美的比例;廣場中則運用了最好看的橢圓比例,稱之為玫瑰橢圓形。
二、幾何系列
聖保羅教堂的平立面階以對稱的形式發展。
三、構圖術
講究對稱與規線法則的平面構圖術,以拱型的圓構成立面中心主軸,圓形及矩形構成平面。
教堂上層兩旁置有二座鐘。下層有八座圓柱,四支方柱,共有五座大門。更前為石階,階前即為聖彼得廣場,廣場中央矗立高與寺之埃及華表,旁邊有二座大噴水池,教堂兩旁則環繞著四行式石柱之弧形長廊。
弧形長廊即為 Bernini 增建之入口廣場。四周環繞 284根 Tuscan 柱子,形成一橢圓形長廊,長廊環拱的廣場是橢圓形的,為第一個開放性入口的大廣場。
四、時間系列
圓形柱列及規律的開窗型式形成視覺上的韻律感。
五、文化符碼
1.教堂正面為巴洛克式,共分兩層,上有耶穌,聖約翰、及十二使徒像,表達出宗教與神話等相關的文化符碼。
2.弧形長廊四周環繞Tuscan 柱子,形成一橢圓形長廊,Bernini稱此一長廊是使教堂像母親般的擁抱雙臂。
帕德嫩神殿
一、數值比例
神殿外部呈長方形,由正面的46根圓形石柱,側面各17根,前後各 8根組成。整體建築物多利克式,運用數學上黃金分割例1:1.618,是建築中的最高傑作。
二、幾何系列:對稱、對比、平衡
從立面圖可看出是一個完整的矩形建築體,側面各17根,前後各8根,形成對稱與平衡的原則關係
三、何構圖:構圖術
帕德嫩神殿採用對稱的構圖術,不論是從正面、側面看來,所有柱列互相對應與平行。
四、時間系列:韻律、漸層、和諧、調性
柱式對稱,形成和諧的調性,且等距排列,營造出視覺中的韻律感。
五、文化符碼:柱式與神話
建築中採用多立克柱式(Doric Order),它是柱頭沒有裝飾,柱身都有凹槽,沒有基座,上細下粗,有修正視覺的功用,外觀看似雄偉卻不沈重,象徵男性,也象徵希臘最主要的族群。
米羅的維納斯
一、數值比例
完美雕像的各部份比例幾乎都蘊含著1:1.618的黃金分割比值。而維納斯雕像的頭頂到肚臍(紅)、頭頂到膝蓋(藍)、和她整個身體的長度比(黃),分別是圖中三個矩形,就是黃金比例的最佳範本,深具古典美。
二、幾何系列:對稱、對比、平衡
雕像是由大理石組成,跟勝利女神像一樣缺了兩隻胳臂,整座雕像以右腳為重心,成S型的身體如螺旋轉動般,仍不失其平衡。
三、幾何構圖:構圖術
維納斯因為略為傾斜而造成畫面上有特殊的比重效果,這是使用了三角構圖所呈現的效果。
四、時間系列:韻律、漸層、和諧、調性
維納斯S型的身體,左腳微踮起,正要踏步向前,肩膀微微傾斜,兩手往前後自然擺動,呈現出韻律、和諧之感和唯美體態。